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雖然不能外出,但是持續學習不能停。4月8日,普生醫療攜手來自湖北、安徽兩地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專家開展了主題為“海內存知己,鄂皖抗疫情——鏡指新冠”的網絡學術交流會,與醫學同仁線上直播分享抗“疫”診療經驗。
本次網絡交流會的主持人由來自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的汪濤教授擔任,與來自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邵敏主任、安徽省胸科醫院的呂莉萍主任、十堰市太和醫院王梅芳主任及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陳慧冬主任共同分享了關于支氣管鏡在肺部感染患者或新冠患者診療臨床應用的經驗和體會。此次網絡學術交流會有數百人上線觀看學習,四位專家的分享也得到了線上眾多觀眾的支持認可,專家們一致肯定了支氣管鏡的作用,同時強調了注意防護的重要性。那么,直播中都有哪些精彩紛呈的內容呢?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12月,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隨后急速擴散至全國,經WHO確定,該病原感染所致的肺炎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2020年1月2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第三版)》,其中對標本采集的步驟和要求做了具體的指示和說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第三版)為了精確抵達病灶從而獲得有效的標本,臨床檢查有必要進行支氣管鏡檢查采樣,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1. 每個病例必須采集急性期呼吸道標本 (包括上呼吸道標本和下呼吸道標本)
2. 重癥病例優先采集下呼吸道標本 (下呼吸道標本: 包括深咳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氣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肺組織活檢標本)
支氣管鏡操作是呼吸系統疾病診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故新冠患者支氣管鏡檢為高風險操作:①操作時容易產生大量飛沫及氣溶膠;②操作時需極為貼近患者口鼻。因此,《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間開展支氣管鏡診療指引(試行)》建議以下患者應行支氣管鏡檢查和治療:
◉ 疑診患者經其他方法反復檢測后仍無法確診,可考慮使用支氣管鏡檢查行支氣管肺泡灌洗術;
◉ 危重癥確診患者需要深部吸痰急救等
來自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陳慧冬主任分享了新冠患者支氣管鏡診療情況:
-
-
-
-
重癥顱腦外傷、頜面部重度損傷致張口困難及頸椎損傷的患者出現呼吸衰竭,且不能耐受喉鏡直視下的經口氣管插管者應首選支氣管鏡引導下的經鼻氣管插管。體型肥胖、頸部短粗、小頜畸形、口咽部及喉部異常的患者,特別是頸部腫物壓迫氣管,或者口咽部有大量分泌物聲門暴露不清導致喉鏡直視下插管失敗的困難插管者,可行支氣管鏡引導下的氣管插管。部分患者在搶救過程中需要緊急經口氣管插管,無法準確判斷該位置是否合適,為避免插管過深,支氣管鏡下的直視調整可減少單側肺通氣或者插管過淺導致脫管。
部分初始經口氣管插管時間過久的患者出現口腔護理困難、下頜關節脫位、清醒者不耐受等問題,可在支氣管鏡引導下快速準確地改為經鼻插管。
支氣管鏡檢查可有效吸除氣道內的粘液栓,有利于氣道管腔的引流。
BAL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治療技術,是利用支氣管鏡向支氣管肺泡內注入生理鹽水并隨即吸出,收集肺泡表面有效液體,檢查其細胞成分和可溶性物質的一種方法。
經支氣管鏡無菌操作吸取的分泌物、保護性毛刷刷檢物及肺泡灌洗液的細菌學培養敏感度高、特異度好。
便攜式支氣管鏡對呼吸衰竭尤其是常規氣管插管困難的患者建立人工氣道,雙腔氣管導管的放置,氣管導管的更換,氣管切開時的引導均有其獨特的優勢,可使人工氣道的管理更加有效,治療更具針對性,從而為搶救贏得成功的機會。邁德豪便攜式電子支氣管鏡具有輕巧便攜、即插即用的優點,方便床旁操作、方便移動會診;與此同時,先端子彈頭設計,頭端面積縮小15%,縱向長度減少60%,不僅使進入更小支氣管操作更加便捷;還可最大程度上減少與組織的接觸,有效減少鏡頭先端對氣管粘膜的刮蹭擠壓引起的出血和水腫,有效防止常規吸痰存在的不足及盲目性。邁德豪便攜式電子支氣管鏡除了應用于困難插管和調整氣管插管之外,還可應用于重癥肺部感染的病原學診斷和治療、氣道管理和肺不張及咯血的診斷和治療。
CFDA要求:
電子內窺鏡(包含電子氣管插管鏡)全部按照三類器械注冊管理。
此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對于電子內窺鏡(包含電子氣管插管鏡)的安全、可靠性提出嚴格的要求:電子內窺鏡全部按照三類器械注冊管理,而邁德豪便攜式電子支氣管鏡是國內首個獲得三類器械注冊證的電子氣管內窺鏡。
綜上所述,邁德豪便攜式電子支氣管鏡是一種安全、有效、方便的檢查、治療措施,可有效搶救患者,迅速清除呼吸道痰液、異物,改善通氣,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準確應對呼吸困難、窒息等急危重的病情變化,可造福更多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包括新冠患者)、危重癥患者、長期臥床患者及老年特別是高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