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冠疫情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百姓的生活也基本恢復至疫情前,但受疫情催生的互聯網醫療、醫藥電商仍勢頭強勁。國家一面扶持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一面也在加緊監管的步伐。國家正積極落實“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價格和支付政策,力求患者在線上問診發生的藥品費用與線下醫保規定的支付標準和政策支付相持平,以及通過線上的復診項目能夠參照公立醫院普通門診診察類項目價格收費和支付。由此可見,線上問診與處方已經不再是藥企可有可無的渠道,而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對于藥企來說,主要應該從供給端和需求端著手或加強布局,以達到雙管齊下的效果。
需求端即銷售端,藥企應增強對銷售人員的培訓工作,在原有學術推廣以擴展線下處方的基礎上,也要增加醫生線上處方的能力。同時考慮到院內銷售的不同政策限制,醫生線上處方能更加便捷。
供給端來看,目前市場上已有許多互聯網醫院,以微醫、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為首,各在線上線下或醫生醫院端分有不同優勢,藥企可選擇有自身產品相符合的機構進行深入合作,既減少了市場推廣費用,又達到了醫院與醫生大面積覆蓋的效果。這一策略不僅適用于中小型藥企,對于大型藥企也是值得考量作為前期引流的方式。當然,時下也有很多大型藥企紛紛自己開始經營互聯網線上問診平臺,以維護屬于自己的醫生和流量。
醫藥電商的迅速崛起自然得到了國家的重視,但同時違規銷售處方藥、非藥品冒充藥品、藥學服務不到位、配送環節隱患等亂象也引起了國家的關注。近期出臺的藥品網絡銷售征求意見稿就已經顯示出國家對此堅決的態度。同時,國家也在積極建立‘國家藥品網絡交易監測平臺’,力求達到數據共通,聯合監管的效果。這雖然是直接針對互聯網醫院這樣平臺的政策,但是對于藥企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用以警示藥企不能以線上平臺監管不周為契機,行違法亂紀之事,以達到提升銷量的目的。
總而言之,互聯網醫院已成為院外銷售的主要戰場,未來的競爭可能更激烈,國家的監管也是讓“互聯網+”的醫療之路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文章來自:睿安管理咨詢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MTc3MDYwOA==&mid=2247484678&idx=1&sn=0f77c0b1a9e01acec149e4baa1